主人简介
 woo
2942
帖子
3681
积分
23
粉丝
发短信 加关注
 空间
  • 总访问量:99520
  • 今日访问:105
  • 注册时间:2008/12/30
  • 上次登录:2019/10/26
日志分类 <全部>

日志 TOP10

日志
  • [2016-12-31]公益行业能力建设谨防“虚火”(ZT)
    《中国慈善家》: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教务长曾晶认为,公益领域人才问题是普遍缺乏常识,现代公益教育结构缺少通识教育培养。你在21年前即创办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近10年来一直致力于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对此观点怎么看?   徐本亮:我认同这个观点。公益实际上是一个专业,要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常识。30多年前我们搞市场经济,厂长、经理都要经过培训,持证上岗。这个培训对当时经济改革和企业发展起到很大作用。现在随着社会组织的发展,各行各业都有人进入社会组织,但是我们过去缺乏培养社会组织人才的教育,绝大部分社会组织负责人没有经过最基本的培训,很多人是凭爱心和经验做事情,缺乏社会组织的知识和技能。有些社会组织把公益理解为做志愿服务,很多人都是拿自己的钱在做公益,这肯定是不可持续的。很多地方政府也认为,做公益就是做好事、献爱心,在购买服务时就不给人工费、管理费。所以我认为,公益行业需要“扫盲”,需要普及常识。   《中国慈善家》:目前针对公益从业者的各种培训班、训练营、工作坊、讲座层出不穷,且大多都是免费,怎么看它们的作用?   徐本亮:公益行业能力建设看起来轰轰烈烈,但是里面有“虚火”。据我的观察和了解,主要的问题有:缺乏高质量的师资,有的培训理论脱离实际,不接地气;培训的内容和安排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训重形式轻效果,内容碎片化,学员很难形成知识体系;重“术”轻“道”,忽视使命和公信力的培训;脱离中国社会组织的实际,照抄照搬国外的一些热门名词和概念;有些支持型机构自身能力不足,缺乏能力建设的知识和基本条件。现在有些培训请企业的老师来讲,好处是可以把企业一些好的东西带到社会组织,但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他不了解社会组织,讲的内容脱离社会组织实际,举的也是企业的案例,社会组织很难运用。能力建设的有效性亟待提高。   《中国慈善家》:但是目前的培训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资源相对较少。   徐本亮:的确是这样,所以为了促进各地社会组织健康持续发展,这些年我一直坚持在第一线。迄今除了西藏、青海,其他省区我都去过,而且我专门到中西部、东北等那些社会组织发展起步较晚的地区去。因为我认为这些地方也要发展社会组织,差距就是机会。在中国做能力建设,必须跟党和政府的政策、期望相一致。现在“两办”文件特别提出要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比如在重庆南岸区,一个区就建立了120
    阅读(1250)  回复(0)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