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放广告
  • 2
    回复
  • 2376
    阅读
  •     
  • 字体大小: 发表于:2013-01-10 09:35
    在寒风中,车主一家几口就蜗居在面包车里面

        湛江体育北路东的街道旁,十几辆汽车组成了一块“露营地”。这里“蜗居”着一群专门做防水的农民工和他们的妻儿老小。

      这些防水工大部分来自安徽省亳州。个别人十几岁就在外过着漂泊的生活,十七八岁的年纪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中国,就像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者一样,每年他们跟随着降水带,自北向南而来。

      与其他地方相比,湛江的雨季比较长,对于他们来说这里就是他们的赚钱宝地,所以5年前他们就在这里扎了根。

     

    刘彩侠正在做午饭,一旁的女儿戴瑞瑞把洗脸用过的毛巾晾在车的后视镜上。

     

     

    刘佩习用手电给写作业的女儿刘欢欢照明。天空下着小雨,原本在路灯下学习的刘欢欢不得不躲进车里。

     

     

    留守的女人们常常哄着孩子,唠唠家常,偶尔也做点加工补贴家用。

     

     

    在面包车里搭起的床铺上,两周岁的女孩戴鑫宇坐在弟弟旁边喝奶。

     

     

    在被当做卧室的面包车里,3周岁的女孩小雨琦依偎在父亲戴献华的怀里,而戴献华却被这连日的阴雨烦得一脸愁云。



      2012年湛江的“回南天”比往年来的晚了一些,而且持续的时间也长了一些。在雾气迷蒙、阴晴不定的天气影响下,这些“专修楼房漏水”的工人们几乎半个多月没有开张了,按照他们的话说现在生活是在“吃老本”。

      可是男人们每天还是早早出工去路边等活;女人们则留在“露营地”收拾刷洗,偶尔也做些针织缝补的活来贴补家用;孩子们大多在附近的民办小学读书。

      晚上五六点钟,伴随着男人们归来的马达声,“露营地”也热闹起来。男人们洗洗涮涮、女人们锅碗瓢盆,孩子们则在一旁借着傍晚的光线写着作业或者嬉戏打闹。“露营地”的电力全靠汽车启动发电,但是汽油金贵,所以晚上的“露营地”除了昏黄的路灯几乎没有其他照明。

      “露营地”就像是个原始的村落,人们沾亲带故,相互扶持,日子虽不富裕,但也平安喜乐。一辆辆塞着锅碗瓢盆和防水工具的汽车里,满载的是他们的乐观和希望。

     

     

    一家几口就蜗居在面包车里面

     

    一排印有专业补漏字样的面包车有序的停放在人行道上

     

     

    路边晾晒衣服

     

    守车的都是妇女和小孩

     
    喜获0朵鲜花

    惨遭0个鸡蛋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发表于:2013-01-10 09:36

    可怜的农民工,一个普通市民又能如何帮得了他们呢

    发表于:2013-01-10 09:37
    城市的边缘人群 社会的边缘人群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