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放广告
  • 0
    回复
  • 1089
    阅读
  •     
  • 字体大小: 发表于:2012-05-07 10:37
    给孩子制定规则(下)
    规矩法则4:立规矩的同时充分考虑宝宝的感受<br><br>在家时,妈妈可以把给小瑞吃的饼干单独放一个盒子里,让她自己在里面挑。如果小瑞发现饼干破了,哭可以,但不可以向别人发脾气。妈妈要让小瑞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你不喜欢破了的饼干妈妈理解,你也可以哭,但不可以因此伤害到别人。<br><br>如果小瑞盒子里的饼干只剩下有破损的,妈妈最好不要再重新给小瑞买新的。应该告诉小瑞,妈妈知道你不喜欢破的,可是别人也不喜欢破的,所以你可以不吃,但不能把破的都推给别人吃。<br><br>如果到别人家玩,事先要跟小瑞讲好,这不是自己家。阿姨拿出来的饼干你可以不吃,但不可以自己在饼干盒子里乱翻,更不可以发脾气耍赖。当然啦,也可以适当跟主人打招呼,拿饼干的时候,挑几块好的放到盘子里。<br><br>专家点评:<br><br>虽然只是几块小小的饼干,聪明的妈妈却能借此和宝宝一起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体谅和理解他人。<br><br>友情提示:<br><br>妈妈带宝宝外出时,最好多带几样零食或者玩具。宝宝发脾气时,与其劝宝宝不要生气,不如想办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br><br>甜甜跟妈妈去购物,一进超市就开始乱翻货架,到处乱跑。在结账的时候,又非要把扔进篮子里的零食全买下来。看着在地上耍赖打滚的女儿,甜甜妈妈只好一边付钱,一边恨恨地讲:“下次再也不带你来了。”<br><br><u>错误:没有立刻指出宝宝的错误</u><br><br>在饭店里或者电影院里,经常能听到父母们气急败坏地抱怨:“在家说得好好的,可一到外面就发疯。下次再不带你出来了!”可实际情况呢?下次还是会带出来,而宝宝还是会继续不守规矩。宝宝根本没有时间概念,所以绝对不会因为顾忌“下次”,而在“这次”收敛一下。<br><br>规矩法则5:奖罚分明 <br><br>从带宝宝去超市的第一天起,父母就应该明明白白地告诉宝宝:超市是选购商品的地方,不是宝宝的游乐场。要跟宝宝约法三章,不能随意翻货架,拿东西要经过爸爸妈妈同意。超市的商品,一定要等爸爸妈妈付过钱后,才能拆开包装。<br><br>如果宝宝很守规矩,那么作为奖励,可以让宝宝在超市自由挑选一份自己喜欢的商品。对大一些的宝宝,不一定非要用物质奖励。请3-4岁的宝宝帮妈妈找出需要购买的商品,比如说在食品区找出面粉,在水果区找出葡萄。5岁以上的宝宝,请他自己拿着钱比如10元或者5元,去买回如牛奶、酱油醋等简单商品。这些都会令宝宝非常自豪和高兴。<br><br>如果宝宝在超市里发脾气耍赖,父母一定要沉得住气。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宝宝强行抱离现场,让宝宝哭够后,再慢慢跟宝宝讲道理。同时,一定要立刻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比如说,取消原本购物后去看电影的打算。<br><br>专家点评:<br><br>奖罚分明是让宝宝明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最好办法,奖励和惩罚都应该是宝宝最在乎的东西,比如说晚间睡觉前的故事、每天的动画片等等。<br><br>友情提示:<br><br>让宝宝自由采购商品之前,一定要事先讲好一个大致范围。不然父母答应的是可以买一盒冰琪淋,宝宝拿来的却是价值150元的哈根达斯,场面就比较尴尬了。<br><br>园园3岁半,妈妈第一次听她说“他妈的”时,愣了一下,接着忍不住大笑起来。看到妈妈的反应,园园一遍遍地重复这3个字。等幼儿园老师向妈妈反映园园说脏话时,妈妈才发觉,园园说这3个字已经成习惯了。<br><br><u>错误:妈妈的反应助长宝宝的错误</u><br><br>宝宝有许多不良习惯其实是大人无意中养成的。比如说觉得好玩,就怂恿小宝宝打人,或者让小宝宝叫大人的名字,而不是礼貌的称呼。像园园这样的年龄,通常并不理解“脏话”是什么意思,她只觉得,只要说这3个字,妈妈就会笑,就会特别注意自己。<br><br>规矩法则6:防微杜渐,规矩要从小立起<br><br>对于3岁以下的宝宝说脏话,妈妈们应该冷处理,装作没听见,或者只当这句话和平常话没什么两样。宝宝很可能在一两天之内,自己就把脏话都忘了。<br><br>如果宝宝一直喜欢说脏话,妈妈们就应该告诉宝宝,脏话是很不好的话,妈妈听宝宝说脏话非常不高兴。如果宝宝还是说,就应受到惩罚。<br><br>专家评点:<br><br>好习惯一定要从小培养。如果树苗已经长成大树,再想修枝就晚了。<br><br>友情提示:<br><br>在说脏话的问题上,环境的配合非常重要。成人切忌听到宝宝说脏话时哈哈大笑,甚至一遍遍逗宝宝说脏话。<br><br><u>巧立规矩实用技巧</u><br><br>把“NO”留到最关键的时候再用<br><br>什么是最关键的时候?举个例子来说,就是当你的孩子马上就要咬别人的一刹那。对于小孩子来说,如果你总把“不”字挂在嘴边,他听多了一定会烦,很可能加剧他的抵触心理,变得越来越不听话。<br><br>给孩子一些选择的机会<br><br>孩子天生喜欢做决定的感觉。如果你能在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上给他决定的机会,他就会非常高兴。比如让他决定今天穿什么衣服,早餐吃点什么等等。对于像打针吃药,上车出发这种事,你应当坚持立场;但如果他执意要穿一身古怪的衣服出去玩儿,或者阴天戴顶遮阳帽的话,你就忍一忍吧,既然你希望他自己做出选择,就把权力“下放”得彻底一点。<br><br>当你严厉地批评完孩子之后,别忘了安慰一下他<br><br>与他所犯的错误同样重要的,是你在“教训”他之后,别忘安慰安慰那个“受伤的小心灵”,告诉他尽管你不喜欢他的行为,但你依然爱他。<br><br>为了确保所定下的纪律得到切实执行,与惩罚同等重要的是随时发现他做得好的地方,并奖励他们。事实上,无论对孩子还是我们自己,保证遵守纪律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持续加深印象。你越是频繁地让孩子注意到纪律条例(通过表扬,偶尔惩罚),越能减少孩子“越轨”的可能。随时随地观察,用表扬来代替批评。把“不要”换个方式来表达,比如:“不可以打架”换成“你今天对小狗非常温柔!”<br><br>本文由《母子健康》杂志社提供
     
    喜获0朵鲜花

    惨遭0个鸡蛋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