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独爱中年发布时间:2011-10-22阅读[1465]回复[0]字体大小: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除了过年,就是婚庆喜事了。故乡的婚庆习俗比较特别,过了很多年,忘却的很多,留在脑海里的也不少,趁着完全忘却之前,记录一二。

      结婚之前双方交换八字,看人家,聘礼等都是全国大同小异,也没有什么可以多说的。结婚仪式倒是有很多新鲜的地方。 结婚当天,新郎一般都会早上驱车前往迎娶新娘,随行的还有两个伴郎,在故乡,特别是以前的话,伴郎的角色不好演。在我看来,起码具备三个要求:一要长得对得起大众,不然不仅给新郎丢脸,而且还断了本村后生们的幸福和前程;二是不能太张扬,否则功高盖主,下场一定可想而知;三要处世圆滑,且酒量绝对不能太差。这第三点比较重要,也最见功底。因为据老人讲,为了和新娘入洞房,新郎在当天是不能喝太多酒的,虽然当天大家闹的是新郎新娘,但是大部分的酒要靠两位伴郎,至于是靠自己的雄辩之才让对方主动撤回酒碗还是替新郎海饮,就看伴郎们口才和水平了。

结婚回忆之喜糖1

      到了新娘家里,一般也要置办喜筵,这个和很多地方只在男方铺张浪费不一样。只是相对于男方家将要举行的酒筵规模而言,当然要稍微小一些,而且,因为毕竟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正式的应该在男方家里,所以时间上也会压缩很多。

       其实新娘家里也是有很多规矩的,但是由于我没有参见过女方的结婚典礼,很多情况自然无法知晓,只是道听途说了一些:

  男方家里一般会来彩礼,由女方的叔伯兄弟接收,传统的器物很多,比如火炉,冬天烤手取暖用的,这个一般要直接提到女方家里灶台下,然后由丈母娘从灶膛里面取出炭火(可以不是真的炭火,但是必须形式一下)暖一下手,说很暖和,不错,之类的话……
女方从家里出去的时候原来是必须哭几声的,以示对父母的眷顾和不舍,但是现在新娘一般都是喜形于色地走的,连娇羞也不剩多少了!不知道是进步还是退步。

      作为回礼,女方会准备一些常用的家用器物,里面一般都会放上桂圆,花生,莲子等吉祥之物。还有就是棉被,这个我是亲历的,因为当我堂兄娶亲回到村子的时候,我姑姑抱走被子的时候,很不解的问我们,怎么棉被里面没有鸡蛋。我才知道,原来这里面还有东西呢,大概是我们不注意的时候,被人掏走了。关于棉被还有一个规矩不能违反,就是必须由新郎家族中生育过男孩的长辈抱走。

      说了这么多女方的规矩,还是回到新郎迎娶新娘这儿。好不容易迎娶新娘成功,"抢"了新娘和伴娘往回跑,到了(新郎)自己村子路口,车就停下了,等前边放了喜炮才能继续前行。这时候大概是新娘和伴娘最心惊胆战的时刻,她们会发现全村的老老少少都已经等候着了,新娘下轿(车),步行到新郎家里。一个古老的习俗,是年轻人和小孩这时候可以去脱新娘和伴娘的鞋,然后先拿回家藏起来,现在当地的新娘和伴娘学乖了,不等你去脱,主动就把鞋给你了;而且伴随着抛洒喜糖,场面非常热闹。虽然糖不是什么稀罕物,但是一向把喜糖视为吉祥物,所以大家都围会围上去“抢”。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网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