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简介
 星辰
852
帖子
2570
积分
3
粉丝
发短信 加关注
 空间
  • 总访问量:124521
  • 今日访问:133
  • 注册时间:2011/6/18
  • 上次登录:2011/6/20
日志分类 <全部>

  ※ 心情日记

  ※ 我的生活

  ※ 开心

日志:
 中学时,曾有篇叫《差不多先生传》的课文,让人记忆深刻。这是胡适先生创作的一篇传记题材寓言,讽刺了当时中国社会那些不认真的人。

  这个“差不多先生”几乎是和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经典的文学形象。“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话,方才绝气了。”

  如果,你交了个这样的朋友,而且真的是世情练达,大智若愚。凡事看得破想得通,那也罢了。但是,假如在那些事涉公共利益的公共决策上,在那些事关民生福祉的公共基础设施上,比如一座大桥的修缮,一条高速的建设,一条地铁线路的运营,也有公权部门出来跟你打马虎眼,说“差不多得了”,“别太较真!”,那恐怕这个性质就截然不同了。

  广西梧州就出了这样一个标本案例:梧州市民投诉当地交通干线桥梁“桂江一桥”经过近一年的整修重新开通,结果大桥路面竟然出现了裂缝。裂缝让驾车行驶感觉像是在骑马,而梧州市市政管理局局长梁冰说,“我们政府是有责任心的政府,宁愿先通车,虽然路难走点,质量差点,但是起码通车了。”(9月28日《北京晨报》)

  就是这个“有责任心,质量虽差,起码通车了”的雷语,让公众揪住不放。仔细玩味“起码通车”的意思,大概就有点像官场“差不多先生”,马马虎虎,将就凑合,勉强维持着就行了。不过,笔者却想不明白,桥梁事关民众行车安危、关系万千市民出行安全,怎能有“起码通车了”这样的敷衍塞责?

  这种“起码通车了”的工作作风,将那种漠视民众权利和民生责任的嘴脸,刻画得纤毫毕现。整修好的大桥又变得满是裂缝,仅是质量问题吗?这中间有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利益输送?有没有贪腐寻租行为的潜滋暗长?对于如此明显的纰漏和过失,依然睁只眼闭只眼,那不仅是对公众权益受损的姑息隐忍,更是对公权失范的默许和纵容。

  “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认真呢”起码通车了,不是吗?这到底是对公民利益的淡漠还是对某些灰色利益的精明呢?不回答这个问题,你就是装得再像那种看淡一切的“差不多先生”,也掩饰不住背后那些锱铢必较贪得无厌的嘴脸。



来源:半岛家园
  楼主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