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简介
 满福水产
5
帖子
78
积分
0
粉丝
发短信 加关注
  • 总访问量:7884
  • 今日访问:1
  • 注册时间:2014/8/5
  • 上次登录:2014/8/12
我的圈子

友情链接
日志更多  
  • [2014-08-08]台湾泥鳅养殖的常见病及防治
    我们从事泥鳅养殖研究多年,跟病害打交道有丰富的经验,所以对于泥鳅某些常见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今天就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一、赤鳍病 本病对台湾泥鳅的危害非常大,发病率较高,其病原体是液化产气单孢菌。池水恶化、蓄养不当以及捕捞和运输中色体受伤均易导致本病的发生。患病台湾泥鳅的鱼鳍或体表部分表皮剥落,呈灰白色,肛门部位充血,继而在这些部位出现血斑,并逐渐变为深红色,肠管糜烂,进而并发水霉病。 尽量避免鱼体受伤;苗种放养前先用聚维酮碘溶液消毒,以预防本病的发生。若已发病,可用3%食盐水或每毫升含10~15微克的抗生素溶液浸洗治疗或全池泼洒。。 二、水霉病 水霉病又称为肤霉病,其病原体是肤霉菌。本病易发生于水温较低时,尤其在冬季。在孵化过程中,鱼卵易患此病。其症状为体表有白色绒毛状的水霉丛生。受精卵感染此病后,可用硫醚沙星全池泼洒。 三、腐鳍病 腐鳍病主要由一种杆菌引起。其症状为患病泥鳅背鳍附近的肌肉腐烂,严重的鳍条脱落,肌肉外露,鱼致命体两侧浮肿,发病部位肌肉发炎,并有红斑。 对患病台湾泥鳅可用每毫升含10~15微克的抗生素溶液浸洗治疗或全池泼洒。 四、白鳍病 白鳍病是泥鳅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主要是由于捕捉后长时间流水蓄养所致。患病台湾泥鳅体表和鳍呈灰白色,同时体表出现红色环纹。 放养后发现泥鳅患此病,可用10%的氟苯尼考喷洒于池中,以防治和治疗。 五、寄生虫病 泥鳅种培育阶段常发生三代虫、车轮虫、舌杯虫寄生而导致死亡。患寄生虫病的泥鳅体表粘液增多,食欲减退,离群独游,漂浮水面。 发现有三代虫寄生的,可用10%甲苯咪唑溶于水中进行全池泼洒;发现有车轮虫、舌杯虫寄生的,可用0.7毫克/升硫酸铜溶液进行全池泼洒以治疗。
    阅读(4024)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14-08-08]台湾泥鳅养殖常见病防治技术之鳃霉病
    我们从事泥鳅养殖研究多年,最近两年泥鳅鳃霉病害不可忽视,此病害是由鳃霉菌感染泥鳅鳃上引起,以下是我们对台湾泥鳅的鳃霉病害防治的一些心得,希望对有此困扰的养殖户有所帮助。 一、流行:主要流行于5~10月,尤其以5~7月最为严重,当水质恶化,特别是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时,极易发生此病,几天之后便可引起大量死亡。 二、症状:患病泥鳅失去食欲,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鳃上黏液增多,鳃上有淤血或缺血的斑点,呈现花鳃,病重时泥鳅高度贫血,整个鳃呈青灰色,镜检可见鳃上有大量霉菌。 三、预防:①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②及时捞出死泥鳅,特别在高温天气,防止有害气体、大量细菌和霉菌滋生,并且要及时消毒和施用底质改良剂。 四、治疗:①首先杀寄生虫;②用碘制剂配合食盐水全池泼洒,可配合同时杀细菌和灭真菌;③内服水霉药与杀菌药;④勤换水。
    阅读(2811)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14-08-08]台湾泥鳅养殖常见病防治技术之气泡病
    这是泥鳅养殖的鱼类的常见病,所以养殖户平时要多注意,以免辛辛苦苦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一、流行:该病多发生在春末、夏初的鳅苗培育阶段,对幼鱼危害较大,可引起幼体大批死亡。主要危害鱼苗、鱼种。 二、症状:病鳅体表、鳃、鳍条上附有许多小气泡,剖检可看到肠道内有白色小气泡。病鳅腹部鼓起,逐渐失去自由游动能力而浮于水面,作混乱无力游动,若不及时急救,不久在体内或体表出现气泡,随着气泡增大和体力消耗,会发生大批死亡。 三、预防:①加强日常管理,合理投饵、施肥,注意水质清新,防止水质恶化;②放养适量的鲢鱼。 四、治疗:① 立即排除部分老水,加注新水,地下水要先经过充分曝气;②用黄泥土加水搅拌后全池泼洒,以池水变浑浊为度,以降低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开启增氧机;③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控制浮游植物繁殖过量,或用0.7mg/l硫酸铜兑水全池泼洒;④用4~6kg/667m2食盐溶液全池泼洒,调节鱼体内外渗透压,让鱼体皮下多余的气体渗透到体外。同时能适当提高水体ph和透明度,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阅读(1936)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14-08-05]如何挑选虾苗
    在养虾过程中,苗种选择是基础,个体大、活力好、抗病力强的虾苗是养殖成功的首要条件。要挑选好的虾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生产过程考察: 育苗水体:了解池水底部情况,比如饵料残留情况,有无虾苗死亡,晚上水体有无发光现象。 育苗水温:虾苗在适宜水温范围内生长速度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育苗水温在32℃以上则为高温苗,虾苗体色发白、纤细,高温育苗生长速度过快但体质差。 育苗周期:正常的标粗育苗周期一般是7-10天。育苗时间过长或过短的苗,摄食和生长发育不正常。 育苗饲料:一般丰年虫幼体用得较多的比用得少的虾苗质量要好。 (2)健康考察 个体粗壮,肢体完整,均一性好,体长0.8~1.2厘米较为合适;肌肉饱满,肠胃直而饱满,肝胰腺呈黑色或黄褐色,不浑浊,鳃部不变黑,活力强,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体表光洁,躯体透明度大,体表无病灶,腹节相对较大,第一触须(长触角)经常靠拢,不呈v字形,尾扇舒展充分,苗体干净无杂物附着。 (3)活力考察 手伸入虾苗的盆中,健康的虾苗立刻应激逃避;如用手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水,使水形成旋涡将虾苗集中在中央,在水流稍缓时即散开并逆水游动的是健康虾苗,反之为不健康的虾苗; 取一批(百条左右)虾苗置于湿毛巾中,静置10~15分钟,检查其成活率,成活率越高虾苗质量越好;
    阅读(978)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14-08-05]春天放养泥鳅注意事项
    春天已经走来,投放泥鳅苗的时间进入最佳,刚购买的鳅苗身体纤弱,入池时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造成较大损失,甚至全军覆没因此,我们特别提醒养殖者在泥鳅苗入池时一定要切实注意以下8点:   1、泥鳅苗在入池前一天要用密眼网拉几次空塘。一方面使堆积在池底的剩余清塘药物充分溶解,以防毒害鳅苗,另一方面进一步清除敌害。如果发现敌害可用0.5克/立方米浓度的敌百虫全池泼洒进行杀灭,此浓度对轮虫没有杀灭作用。   2、在泥鳅苗入池前一定要检查清塘的药物毒力是否消失,以及水的肥度是否合适。首先取半桶水,因有时表层水毒力已消失,但底层的毒力仍然很强将鱼苗放入水中观察8小时~10小时,看是否正常,以确定鱼苗能否入池。ph值应在7~8。5范围内。其次可根据水色、透明度和饵料生物情况判断水的肥度。如发现池水过肥,可加注清水调剂,池水的肥度不够,应立即补施少量化肥或发过酵的粪或增投人工饵料。   3、泥鳅苗入池时要求池水温度不能低于运鱼水温3℃,如果水温相差过大,就应先逐渐调整温差,鳅苗适应后再入池。用塑料袋运输的鳅苗,在入池前应先将塑料袋开口缓慢放入预先安置好的水箱内,10分钟~20分钟后再将鳅苗连水一起缓慢倒入箱内,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鳅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有人称为“缓苗”。如果开袋时发现鳅苗呈仰卧状态,这是二氧化碳中毒现象,只要经过缓苗,放入清水一段时间即可恢复。如果将鳅苗从袋中直接倾入池内,即使在放养时肉眼观察生活正常,下塘后也会发生死亡,即运输后死亡。因此塑料袋运输鱼苗,入  池要特别细致操作,缓苗处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   4、鳅苗入池前应进行药物消毒。可用10%的聚维酮碘稀释10000倍后浸洗5分钟。   5、坚持鳅苗饱食后下塘。鳅苗饲养的生产实践证明,鳅苗入池前喂1次~2次熟蛋黄或饲料酵母,如能捞取轮虫投喂更理想,其成活率或成长速度都比不喂的有
    阅读(1183)  回复(0)   查看全文>>
相片更多  
分享更多  
来访好友
最近访客
我看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