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放广告
  • 4
    回复
  • 48376
    阅读
  •     
  • 字体大小: 发表于:2011-03-21 21:32
    幼儿学钢琴切忌盲目攀比 不能“捡芝麻丢西瓜”

    近些年,幼儿学钢琴的现象已极为普遍,充满了功利和浮躁,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后,便开始物色钢琴教师、选购钢琴,计划着让孩子尽早开始钢琴的学习。面对“幼儿学钢琴热”,我们一定要树立以幼儿为本位的钢琴教育观,要尊重幼儿成长规律,以激发儿童对钢琴的热爱、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为要务。

    “幼儿学钢琴热”面面观

    现象1:从众心态以至骑虎难下。现如今,家长大多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而大众传媒、商业广告的全方位渗透以及亲朋好友的现身说法,让很多家长认为学钢琴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而且是必须学习的,最起码自己的孩子不能比同龄人差,艺术修养方面在必要时也要能拿得出手。因此,一些家长便一厢情愿地为孩子制定学琴计划,并为此付出大量的精力与财力,以至于当孩子出现不配合甚至是逆反厌学的情况时,家长仍会坚持己见,强迫孩子继续学琴。

    现象2:全力支持孩子的即时兴趣。有时,孩子会对钢琴表现出兴趣,为了能近距离接触,孩子通常会高兴地应允家长买琴学琴的建议。而家长一般也会抓住这个兴趣萌发期,及时为孩子提供学琴的条件:有的家长会立即给孩子买一架钢琴,甚至是每一处居所都配备一架钢琴,方便孩子平日和周末练琴之用;有的家长给孩子在钢琴培训机构报名,不分寒暑假,每天在固定的时间送孩子去练琴,除了每周一次的学琴课程外,还专门聘请钢琴教师全力监督、辅佐孩子日常的钢琴练习;有的家长为了支持孩子的钢琴兴趣,会克服经济条件限制,为孩子租一架钢琴,供其练琴之用。可就在家长们为孩子学琴付出大量心血之时,孩子对待钢琴像对待其他玩具一样,兴趣逐渐由浓变淡,表现为不愿练琴、不想学琴。这让很多家长大为费解、苦恼甚至气愤,亲子之间的一场学琴拉锯战也由此展开。

    现象3:坚信“苦练童子功,名师出高徒”。不少家长坚信童子功的重要性,而且坚信名师出高徒,于是在孩子三四岁时,便让孩子开始学习钢琴,并且很重视为孩子寻找钢琴名师。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在童子功阶段得到名师的指点,不惜放弃每个周末的休息时间,带着孩子坐火车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拜师学艺。家长和孩子长期两地奔波,为了不“辜负”成人已付出的种种努力,幼小的孩子便要无条件地承担起学琴的任务,即使出现了退缩行为也必须坚持学下去。

    现象4:为学琴远离幼儿园。社会上各种儿童钢琴比赛、考级屡见不鲜,不少家长对此趋之若鹜,为的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展现并证明自己的舞台。当孩子在钢琴比赛中获得了不错的奖项时,有些家长会分外激动,认为自己的孩子有钢琴天赋,是不可多得的可塑之才,于是让孩子离开幼儿园,将其送入钢琴学校或聘请钢琴家庭教师进行全天候的学与练。自此,孩子逐渐远离了幼儿园的伙伴,远离了幼儿园的生活,进入了一个家长专门为其精心打造的成长环境,终日与五线谱和钢琴为伴。

    来源博览社
     
    喜获0朵鲜花

    惨遭0个鸡蛋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相关主题:
    发表于:2011-03-21 21:35

    幼儿学钢琴须顺势而为

    观点1:家长应倾听并尊重孩子的意愿。

    诚然,学钢琴的益处很多,如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音乐素养,可以促进孩子身心协调发展,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坚持性等。但无论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来看,还是从钢琴学习本身来看,兴趣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当孩子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时,作为教育者,应尽力为其提供可能性条件,以丰富孩子的体验。但学龄前儿童的兴趣点是多发性的,当其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索时,遇到困难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形是正常且可以理解的。孩子得到了梦寐以求的钢琴,“乱弹琴”的新鲜感过去之后,他需要去认识复杂的五线谱,需要从枯燥的基本音阶练起,需要用柔弱的小手使钢琴发出适中的乐音,需要在家长的监督下日复一日地练琴。试想,孩子对钢琴失去兴趣,却仍无奈地在家长的强权或诱导下坚持学琴,这对孩子来说,算不算是一种折磨?

    因此,我们应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意愿。如果孩子对钢琴感兴趣,乐意学琴,我们可以为其创造条件。当孩子对钢琴的态度由陌生的喜爱发展到因熟稔而厌烦时,我们切不可强迫孩子勉强地学下去,尤其不能打着“让孩子为自己当初所谓的选择而负责”的旗号理直气壮地逼迫孩子继续学下去。但我们可以和孩子沟通,商讨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像《爱音乐的马可》所描述的一样,我们不是放弃学琴,而是暂停学琴,当重燃对钢琴的兴趣时,我们可以随时开始继续练琴。

    观点2:学龄前儿童不宜过早接受钢琴教育。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具有超乎寻常的音乐天赋,想按照音乐家的目标去培养,可以考虑在孩子3-5岁时开始学琴,但也应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且对孩子不能有过高的要求和限制。如果家长只是想通过钢琴的学习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从而促进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6岁左右是孩子开始学习钢琴的最佳年龄。学前儿童由于手部小肌肉发育尚不完善,对乐器的操作与控制能力较差,过早演奏乐器不利于手的发育。同时,幼儿的音乐注意力、记忆力、学习乐理知识的能力,以及理解力、坚持性和意志力都较6岁后的孩子弱些,接受正规的钢琴教育对大多数的幼儿来说,可能会是一种比较大的挑战,有时甚至会感到吃力。更为严重的后果不在于幼儿承受学琴的挫败感可能远远高于成就感,而是在于在家长的施压下,无奈地去反复体验这种挫败感。因此,我们不建议孩子过早接受钢琴教育。但是,我们可以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多为其创设欣赏世界名曲或钢琴演奏会的机会,带领孩子毫无负担压力地在音乐的殿堂里畅游。

    观点3:家长应保持平和的心态,切忌与他人盲目攀比。

    当前,很多家长的育儿观趋于成熟,不愿给孩子太多压力,希望孩子能快乐。但不少家长在孩子学琴的问题上却始终无法释怀,总是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期待孩子经过几年的时间可以达到钢琴几级水平,等等。实则,这些家长忽视了一些最本质的问题:哪些东西对学龄前儿童来说是最有价值、最需要去体验的?学龄前儿童是否乐意学钢琴,他们快乐吗?他们为了谁学钢琴?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孩子的生活中并非只有钢琴,它是孩子生活中的一朵浪花,是孩子感兴趣时的好伙伴,但不能反过来因为钢琴而使孩子失去他原本宝贵的自由玩耍的时光。家长如果能冷静地去思考这些问题,或许会因迈过内心深处给自己设的一道坎而感到释然,从而能更好地去理解孩子的种种表现,为孩子的学琴之路“减压”。所以,我们应尊重孩子的意愿,相信孩子,用心呵护孩子宝贵的童年时光。

    发表于:2011-03-21 21:35

    园长说:幼儿不宜过早学钢琴

    如今,越来越多的幼儿学起了钢琴,“幼儿学琴热”不断增温。许多人认为学琴的年龄越小越好,殊不知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先由大肌肉活动开始,再到小肌肉的细腻动作,而弹琴需要有很具力度和技巧性的小肌肉动作,钢琴每弹奏一个音大约需要30克的力(低音区需要的力度则更大),需要孩子有相当的耐性和努力。年龄太小的孩子协调性较差、手指力量不足且专注时间有限,此时学琴无异于拔苗助长。因此,过早送孩子去学钢琴是不适宜的(当然,不排除个别有天赋的孩子是能够胜任而且从中感到快乐的)。

    幼儿园是家庭教育的合作者、指导者,因此,我们主张幼儿园要从幼儿生理发育的特点的角度给家长提供建议和指导,让幼儿父母了解,学音乐不是要培养天才,而是为了提高孩子的素质,让孩子可以从音乐中体味到更多的人生。因此,一定要到孩子皮质细胞已大致分化完成、中枢神经系统趋于成熟、小肌肉的发育也更加完善时,再开始学钢琴。

    另外,当前幼儿学钢琴还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有音无乐”现象。基于生活经历、知识经验、学识水平的不足,年幼的孩子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是有限的,所以在幼儿钢琴教学中经常是求“技”不求“乐”。因此,我们一直坚持,在幼儿的音乐学习之路,应该首先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兴趣,让幼儿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热爱。为此,我们明确规定幼儿园的课程中不能有钢琴教学,幼儿在园的8小时内也不允许开设各种兴趣班。

    当前,开设幼儿钢琴教学的大部分都是有资质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还有部分个体行为,他们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此常有以夸大的方式引导着所谓的市场。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在社会力量办学问题上,要协调社会参与和政府管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政府在监督社会力量办学中的管理职能,坚持针对非托幼形式的幼儿教育机构主办者资格准入制度、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并制订相应标准,组织由行政部门、教育督导部门、教育专业人员和家长代表的检查组开展定期检查。与此同时,还应制订幼儿包括幼儿钢琴在内的兴趣班广告宣传审定制度,努力避免幼儿在不良兴趣班上耗费宝贵的童年时光。(余琳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园长)

    家长说:儿子不愿学钢琴

    儿子今年大班,总想着让他学一样乐器。现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没有特长怎么行。于是,儿子学什么乐器就成了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民乐还是西洋乐器?二胡还是小提琴?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让他学钢琴,一来弹钢琴比较显气质;二来我也有钢琴基础,还能辅导辅导他;三来钢琴考级好像挺容易,现在随便哪个学钢琴的孩子一问都是十级。

    恰逢暑假带着儿子来到南通姑姑家,表妹和表妹夫开了家琴行,让儿子在这里先试学一下。没想到学琴的孩子如此之多。琴行的钢琴课程每天从上午7点排到了晚上9点,3位钢琴老师忙得只有半个小时吃饭时间。就这样,还是不能满足周围学琴的孩子。要知道,他们可是去年刚开的新琴行,居然生源如此之多,可见一些学校附近的老琴行更是生意红火。

    儿子见到钢琴,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兴奋。他用稚嫩的小手触摸着琴键,似乎不是太感兴趣。突然儿子问我:“妈妈,我为什么要学钢琴啊?”是啊,为什么我要让儿子学琴呢?这并不是他自己要求的呀。虽美其名曰是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但更重要的似乎是为了满足作为家长的虚荣心,将来儿子学成了可以在亲戚、朋友、同事面前炫耀一番。难道这就是我让儿子学琴的真正目的?综观如今这些琴童的家长们,有几个是真正尊重孩子的选择?有几个是真正培养孩子的兴趣?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郎朗、李云迪,要知道毕竟这样的天才琴童是凤毛麟角的。如果学琴带着功利性,违背孩子的意愿让他学琴,这样又有什么意思呢?

    我问妹夫:“你怎么收这么多学生?”妹夫说:“有钱为什么不赚,这些孩子的家长只要他们考级能通过就行了。”有些孩子都不认识五线谱,更不知道自己练习的曲子作者是谁,只知道每天练习那么几首考级曲。殊不知,如此揠苗助长,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损失,这就有如沙地建楼,永远也建不起真正的高楼大厦。

    我问儿子想不想学钢琴,儿子坚定地说:“妈妈,我不想学钢琴,我们班有一些学钢琴的小朋友很可怜的,每天都要练琴,弹不好还要挨打,我真的不想学。我想多玩玩,上了小学有那么多作业我就不能玩了。”儿子边说边用无辜的眼神看着我。是啊,童年是短暂的,不要逼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多留点时间让他快乐地成长,还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吧!

    发表于:2011-03-21 21:36

    教师说:激发孩子学琴兴趣很重要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它优美的音色和多声部合奏的音响效果,是任何乐器都无法比拟的。弹钢琴成了许多爱好音乐者从小的梦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钢琴已走入普通家庭,成为了少年儿童学习乐器的首选。但近年来,随着郎朗、李云迪等一批青年钢琴家的出现,急于求成的家长越来越多,孩子学习钢琴的年龄越来越早。

    笔者认为,面对“幼儿学钢琴热”,我们应该更加理性,要真正树立以儿童为本位的钢琴教育观,在钢琴教育中遵循幼儿身心成长规律,一切活动都应以激发孩子对钢琴的热爱、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为要务。

    孩子学习钢琴的原因有许多种,有的是家长自己喜欢而让孩子成就自己没能实现的梦想,有的家长企图把学钢琴作为孩子以后升学的捷径,还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有学钢琴的天赋,急着想让孩子成“第二个郎朗”。还有很多家长过早地把钢琴定为孩子终身发展的方向,全家不惜大把花钱,甚至早早放弃了一些文化科目的学习。家长的功利心不仅会害了孩子,也会伤害钢琴教育本身。

    在幼儿园和孩子聊天时,一提起回家做什么事情,很多幼儿就会皱起自己的小眉头,心不甘情不愿地说回家要练琴。很多家长除了钢琴,不知还有文学、美术、历史、数学、体育等其他很多领域的内容,也在等待着幼儿去发掘、去探索。幼儿们有的喜欢看书,有的喜欢锻炼,有的喜欢去接近大自然。孩子身心全面发展才是第一位的,千万不要让幼儿失去了自我,变成关在琴房里的只会弹琴的机器。

    一般来讲,幼儿从五六岁就可以开始学琴。孩子太小学习钢琴不易于他们的成长,过早地让他们学习钢琴会减少他们幼年的玩耍时间,而对于幼儿来说,玩耍中也会发展他们的智力,很有助于他们的成长。过早地学习还会使他们的生活单调,不利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从而影响他们的发展。学习艺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应该给孩子充分享受音乐美、享受艺术美的空间,不要把考级当成目标,违背学习规律急于求成。否则,不但不利于孩子接受艺术熏陶,反而有可能适得其反让孩子远离艺术。

    因此,钢琴教育不应带有任何功利目的,而应当作为孩子全面成长的一部分,目的在于提高孩子的素养。家长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热爱,但并不是强制他做他不喜欢的事情。只有孩子感兴趣,才能使幼儿对音乐的感觉和兴趣得到很好的发展。家长的心态一定要长远、开阔,学哪种乐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生活、热爱生活,不管未来从事哪个专业,音乐会让他们终身受益。(钟艳英 作者为海军机关幼儿园教师)

    学琴者说:功利化的钢琴教育要不得

    钢琴,一种由小锤敲击琴弦的力度发声的有着200多年的古老乐器,传入中国也有100多年了。我从小就喜欢钢琴,努力学琴并获得钢琴十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钢琴让我享受到了音乐的乐趣,充实了我的精神生活。

    记得我小的时候特别喜欢音乐,第一次在小学的音乐课本上看到钢琴的时候,就疯狂地爱上了它。可那时家里条件有限,拥有一架钢琴便成了梦想。为了不让梦碎,我就在家里的炕沿上画起了黑白相间的小键盘,开始了自己的“钢琴梦”,每当手指触动炕沿的那一刻,我就仿佛听到音符的跳动和音乐的旋起。我整日陶醉在这种意境中。

    一日,父亲弄来一台破旧的脚踏式风琴,我如获珍宝,每天坚持练习3个小时以上,无师指导,却乐此不疲。再后来,终于投名师门下正规学习,自此规范的练习以每天6小时的坚持而终成正果。那时的学琴经历是艰辛的,可是我的脸上却每天坚持着笑,那是喜欢,是一种爱上钢琴的笑。

    可是现在,每当我走在路上,看到家长牵着孩子的手奔波于各种培训班的路上,心中不免有些不安,这是孩子们自愿的吗?

    新学期,我们小区的幼儿园应家长的要求,开设了钢琴兴趣课,由专业的钢琴老师来讲授幼儿钢琴课程及考级前的音基辅导。这两门课的费用加起来每周200元,一个月下来就要800元,家里再购置一台练习琴大概在15000元,虽然投资巨大也不见得换来真正的琴童,可是报名孩子竟然占全园的1/8。面对这么多学钢琴的孩子,幼儿园不得不腾出新的场地,安排两名钢琴老师,除去幼儿吃饭、午睡的时间外,都按时间排好课表,每天下来大概有6节钢琴课。个别孩子还要牺牲午睡的时间,从12点一直弹到下午1点钟,才能睡眼蒙眬地爬上小床小憩一会。

    每每看到那些幼儿园里学琴的孩子们,坐在脚都够不到地的琴凳上,苦着一张小脸,茫然地看着老师,分不清左手右手,手指软弱无力地碰触着键盘,我心中则有一种难以诉说的感慨。这些孩子身上背着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希望,他们每天在幼儿园上完新课,老师都会布置好回家练习的几首曲子,回到家里还要再继续练习1个小时以上,包括练习曲、音阶、乐曲等。从学琴开始,他们的目标就已经被确定,就是要参加比赛、考级拿到好成绩。因此,从孩子本身到家长都在辛苦努力着。

    面对这样一群心急火燎的家长们,作为钢琴爱好者,我都会感到一丝心痛。孩子的成长需要兴趣,需要环境的影响,而不是逼迫孩子去学他们不喜欢的东西。作为一个幼儿教育机构,是不是该反思一下,你们是不是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而忽略了孩子们的真心选择?作为家长,是不是也该扪心自问,你们有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感受?

    童年是宝贵的,我们不能让功利的钢琴夺走孩子幸福的童年。作为成年人,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让孩子在获得健康身体的同时,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贾岩)

    发表于:2011-03-21 21:37

    钢琴名家谈钢琴教育

    郎朗的启蒙老师、沈阳音乐学院朱雅芬教授:

    我当年之所以收下郎朗,首要因素是他对音乐有天赋。第一次见他时,我就发现了郎朗对音乐的热情和兴趣,他有极强的表现欲,对音乐有与生俱来的敏感,对旋律和节奏有极强的领悟力。有些孩子并不适合学琴,因为对音乐没兴趣,特别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压力,再从事自己不喜欢的事,不仅不能释放孩子的紧张情绪,反而会增加压力,得到学习和“爱好”的双重打击。

    <!--keyword--><!--/keyword-->中央音乐学院<!--keyword--><!--/keyword-->钢琴系主任吴迎教授:

    孩子的命运与家长的理性直接相关,很多家长看到的只是成功孩子在舞台上接受鲜花和掌声的那一幕,为追求这一幕,摩肩接踵不惜一切。希望学琴孩子的家长能清楚一点:不是学了钢琴就能当钢琴家,也不是每个钢琴家都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家长的功利心很可能使孩子成为“牺牲品”。

    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于少华教授:

    现在的孩子学音乐的年龄提前了,水平也比以前提高了,急于求成的家长也更多了。很多家长是为了让孩子考级而考级,为了拿到更高的证书让孩子频繁考级,甚至“跳级考”,对孩子的音乐素质却不重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旅居英国的著名钢琴家傅聪:

    中国出现“钢琴热”是好事,钢琴教育的诸多成就也颇令人欣喜。但很多孩子和家长过早地把钢琴定为终身方向,全家不惜代价培养琴童,甚至早早放弃了文化全科教育。而残酷的现实是:99%的“郎朗梦”都是白日梦!学钢琴,最初和最终的目的都是提高艺术修养。不放下功利心,只会害了孩子,也害了艺术本身。把虚荣心放在音乐前面、放在艺术前面,这非常可怕、非常有害。

    留法归国钢琴大师倪文:

    目前,钢琴界频繁举行各种比赛,完全是主办方的“刮金”之举,根本不是为艺术、为教育。真正有意义的钢琴教育需要一种与国际接轨的评估方式,如一小时个人钢琴独奏会。国内的一些比赛、考级的弊端主要是因为时间太短,难以检测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个人独奏会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也更能得到国际认可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