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放广告
  • 0
    回复
  • 4605
    阅读
  •     
  • 字体大小: 发表于:2011-12-21 10:06
    大学生义务为农村老人拍照,为了那些感动的眼神



    手机照成外婆唯一遗照

    袁柯是甘肃西北师范大学的学生,外婆的遭遇刺痛了他,让他发起了“快门三秒钟”活动。
    袁柯的家在甘肃农村,家里没有闲钱,很少一家人照相。2009年9月,他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父亲很高兴,就给他买了一部手机。这部山寨手机有照相功能,18岁的袁柯跑到外婆家,顺手给瘫痪在床上的外婆照了张相。
    “听说要照相,外婆高兴极了,我感觉她一下子有了精神,用胳膊支撑着身子,从床上爬起来,露出慈祥的笑容。”袁柯拍好后,立即把手机拿给外婆,“外婆看到自己‘钻’到手机里,乐开了花。”
    “孙儿,这照片能洗出来吗?”“这个,好像不能吧!”袁柯并不知道手机照片可以冲洗。老人的眼神突然黯淡了下来,拿着手机看了半天。袁柯有点难受,但他并没有进一步想如何把照片冲出来,了结外婆的心愿。他上学、回家、再上学,过着一名普通大学生应有的生活。
    去年国庆刚过,在学校的袁柯突然接到电话:外婆去世了。办丧事时,家人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一张外婆的单身照片。
    袁柯随手用手机拍的外婆的照片,竟然成了老人仅存的遗照……
    袁柯被极大地震撼了,他突然想起外婆那瞬间黯淡的眼神。此刻,他才明白,即将离世,外婆多么渴望有张自己的照片。
    流着泪,袁柯从手机里取出照片、洗好。春节刚到家,他就把照片送到外婆的坟前,哭着说对不起。
    长期生活在农村,袁柯发现,老家穷人多,平时没有照相的习惯或意识,外婆的遗憾在农村非常普遍。
    因为一生都没有拍过照片,许多农村老人去世后都没有遗照。丧事期间,老人的子女到处奔波只为找到一张照片,幸运的话,能从别处找来一张并不清晰的老照片,但更多的人只能找来一张白纸,写上老人的名字摆上供桌。
    农村的孩子亦是如此,恍然间长大,也许还能回忆起童年往事,但儿时模样早已模糊,没有照片记录,一切都已逝去。连袁柯本人也不例外,今年初,作为西北师大环保社社长,袁柯要到北京参加一个活动,组织者要他小时候的照片,袁柯犯难了,他小时候没有单独照过相。
    袁柯决定买部相机,为没照过相的老人和孩子照相,为他们留下影像记忆,哪怕一张也好。
    他把创意写出来,参加一个公益挑战赛,感动了评委,最终获得8000元项目启动资金。袁柯高兴极了,把自己这个项目命名为“快门三秒钟”———只需要短短三秒,就能留住农村老人和孩子的回忆。

    启动“快门三秒钟”项目 老人主动要求拍“遗照”
    今年暑假,趁着去农村小学支教,袁柯开始践行他的“快门三秒钟”。
    8月1日,袁柯与同学来到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安远镇苏家沟村。尽管拍照、冲洗照片免费,但实施起来并不容易。一方面,村里来了陌生人,见面就要他们去照相;另一方面,村里老人并不容易接受。但天真、调皮的小孩子争吵着让袁柯等人照相。袁柯就从小孩入手,再通过孩子将免费照相的信息传递给家里的老人。有了孩子们的宣传,“快门三秒钟”免费为老人们拍照的消息迅速传开,愿意拍照的人多了起来。
    每次给老爷爷、老奶奶照相,袁柯总是十分感动。
    在苏家沟,正在村里晒太阳的一名长胡子老人,引起了袁柯的注意。他掏出相机,为老人拍了一张半身照和一张全身照,老人满脸欢喜。听小学校长说,老人今年身体大不如从前,可他在拍照片时,却精神饱满。
    给孩子们拍照时,他们兴高采烈地站成一排,将小胸脯挺得高高的,享受着那三秒钟带来的幸福和喜悦。“城里的孩子哪里会为一张照片这么兴奋!”袁柯说,每次照相看到这种场景,他就很心酸。
    8月19日,袁柯等人又赶到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双桐村,正遇到村里开大会,腼腆的袁柯壮了壮胆子,向村长解释了“快门三秒钟”活动。村长很高兴,拿着大喇叭在会上隆重“推介”。当天,袁柯就给100多位老人拍了照片。
    在农村,有些老人想拍照片留个纪念,但又害怕,因为他们觉得这么大岁数拍照片,就像拍遗照,暗示自己要死了。因此拍照时,袁柯总是夸老人身体好、不显老。有些老人十分豁达,主动对袁柯说:“拍遗照也好嘛,死了要孩子找得着嘛。”60多岁的李大爷找到袁柯,说:“你给我拍张老像(遗照)吧,我怕以后没机会了!”随后,李大爷又将袁柯带到家中,为老伴拍了照,也留下了他与老伴唯一的一张合影。
    袁柯发现,老人们拿到照片后,有的将照片贴在大门正对的墙上,用透明的塑料纸掩盖遮尘;有的将照片压在正房桌子玻璃下最显眼的地方;有的则用一块布小心包裹着,留着以后做遗照;还有人将照片放在炕边的木盒里,随时拿出来看看……“看到这些,我明白我要坚持下去。”
    收获的不仅仅是感动。今年8月24日清晨,天微微亮,一位老人提着一包自家产的桃子,来到袁柯和同伴借宿的农户家。老人70多岁,头发已全部变白,手颤抖着伸进衣服口袋,掏出用布片小心包裹着的照片。照片上,老人穿着印满金色钱币的衣服,富贵又喜气。老人抚摸着照片,“我活了70多岁,就连我怀胎10月的儿子都没给我照过一张照片,你们却给我照了。”
    袁柯说,他做的事情很简单,只是买了一台1180元的尼康卡片机,给老人孩子拍了几张照片,“我没学过照相,不懂什么技巧,只会简单记录。”

    对话袁柯:哪里穷就去哪里拍
    12月17日下午,参加完英语四级考试的袁柯,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采访。
    羊城晚报:你一共拍了多少张照片?
    袁柯:2000多张。较大规模的活动有5次,都是在村里。除了8月份趁暑假支教拍了2次外,其余3次都是利用节假日,自费坐车到乡下,四处打听哪里比较穷,就到哪里拍。
    羊城晚报:“快门三秒钟”的受众,家里是否经济困难?
    袁柯:基本上是的。当然,也有不愿意照相或者没照相意识的。无论什么原因,到死了连张遗照都找不到的人实在太多了,我在甘肃遇到。另外,成人没有儿时的照片,也是一种遗憾。
    羊城晚报:免费拍照、免费冲印,你的项目经费用完怎么办?
    袁柯:8000元活动经费早已用完。我现在在做家教,有时一天做两份家教,希望多赚点钱,为更多的老人、孩子照相。
    羊城晚报:是什么力量支撑你这么坚持下去?
    袁柯:外婆的眼神是动因。每次拍照时,老人激动、兴奋的眼神让人难忘;拿到照片时,满脸皱纹的老人笑开了花。其实,我们只是做了一件最简单的事情,微不足道的努力却给他们带来这么大的快乐。想到这,我们没有理由不坚持下去。在活动中,我收获了感动,这是我的宝贵财富。
    羊城晚报:“快门三秒钟”下一步有何设想?
    袁柯:希望更多的人能参与这个项目。甘肃农村只是一个缩影,我通过新闻报道了解到广东也有很贫困的村庄,我估计广东也有一辈子没照过相的人,大家都来行动,给他们照张相,帮更多人圆梦。
    我很庆幸,学校已经有很多人参加这个活动。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后,外地也有很多人鼓舞我,希望在当地开展类似活动,我做梦都希望“快门三秒钟”能让越来越多的老人、小孩享受免费照相服务。
     
    喜获0朵鲜花

    惨遭0个鸡蛋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在青春的旅程中,总有关于成长的苦涩与生命的不完美,但紧要的是我们如何拥抱着这样的遗憾,继续走向遥远且未知的未来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