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简介
 巡罗队长
67
帖子
176
积分
0
粉丝
发短信 加关注
 空间
  • 总访问量:40573
  • 今日访问:15
  • 注册时间:2012/10/26
  • 上次登录:2012/10/26
日志分类 <全部>

日志 TOP10

日志:

湛江25的校讯通表明“严禁强捐”,但老师在班上对学生说一定要捐,令不少家长不满

南方农村报讯(记者 王伟正)近日,在广东湛江市区、廉江等地,“捐书”成为中小学生和家长热议的话题。在一些地方,小学生被要求每人捐10本以上,初中生则被要求每人捐20本以上,甚至幼儿园孩子也被要求捐书。有些学生为了完成捐书任务,不惜花钱买新书来捐。一些学生和家长表示,捐书是“被自愿”,学校和教育局则表示“没办法”。所有这一切,都缘于一场教育“创强”(创建教育强区、强镇等)运动。

家长家里书少只能去买

10月17日下午,南方农村报记者在廉江市第四中学门口随机采访了30多名学生。提及捐书,许多学生一脸无奈。除一名初二学生表示“可以不捐”外,其余30余名学生都表示“一定要捐”。

该校初二女生叶虹(化名)告诉记者,国庆放假前,班主任说,为了配合教育“创强”,学校需要几万册图书,要求每人捐20本以上。她说,班上有90名学生,至16日已经捐了1200多本,距离目标还差600本左右。一位初三男生说,他们班主任起初也说每人一定要捐20本,但同学们积极性不高,“后来任务减到每人捐5本。”

10月18日早上,在廉江市第二小学门口,一位家长说,她读二年级的儿子被要求至少捐10本,用以支援教育“创强”。另一位家长表示,“家里的书不够,就去书店买了一点。”

湛江市第二十五小学学生家长韩燕(化名)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她上周收到学校发来的“校讯通”短信,“上面说学校正在‘创强’,要发动学生捐书,并请家长指导子女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量力而行。学校严禁强迫学生捐赠行为。”她表示,虽然短信是这样说的,孩子却告诉她“老师说每个人一定要捐5本以上”。

校方

从未要求强制捐书

廉江市第四中学校长杨守红10月18日接受南方农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创强”要求,生均图书拥有量要达到25本以上,“全校有3000多学生,要7万多册,但学校现在只有1万多册图书,学校经济压力大,一下子买不了那么多书,于是才发动学生捐书。”

杨守红表示,他多次强调不能强迫学生捐书,“四中的学生很多是留守儿童,有可能学生家里没有书,想去购买,向父母要钱,引发了一些误会。”杨守红说,目前该校收到学生捐来的书至少有7000本。不过,也有廉江市第四中学内部工作人员致电南方农村报记者,表示该校确实曾强制学生捐书,“我的孩子就被要求捐书。”

廉江市第二小学林副校长向记者表示,该校有2000多学生,按照生均拥有20本图书的“创强”要求,需要四五万册,目前学校只有一万多册。林副校长表示,学校没有强迫学生捐书。

湛江市第二十五小学殷校长说,学校只对老师捐书有数量要求,“学生多捐表扬,少捐或不捐也不批评。”

韩燕表示,作为家长她并不反对捐书,关键要自愿。韩燕说,她家虽然书比较多,但很多书小孩不舍得捐,目前只捐了2本,“没捐够,老师就天天催。”

在廉江四中读书的一对兄弟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按学校要求,他俩要捐40本书,但家里只有十几本,“我们只好花了100多元买了20多本去捐。”该校一位初三学生认为,学校本来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图书阅读,“现在怎么反过来让学生给学校图书,而且不捐书也应该是学生的一种权力。”

廉江教育局

没有安排买书经费

10月18日,廉江市教育局电教站站长杨成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动学校、老师捐书是教育局提出的,但“从未强制”。杨成章说,教育局将派出纪检干部下去了解这方面的情况。

杨成章介绍,廉江市今年启动首批教育“创强“工作,罗州街道、城南街道、河唇镇、安铺镇70多所学校被列入“创强”范围,“‘创强’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教学设备完善程度,包括生均拥有图书量。”他透露,除了廉江中学外,其他学校图书缺口都比较大,“首批‘创强’工作约需资金6000万元,用来购买教学仪器、推动教育信息化,图书购置这块基本没有安排资金。”杨成章说。

廉江市二小林副校长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创强”让学校硬件设施大为改善,但“经费完全靠上级财政拨款,图书方面的缺口只好发动学生捐赠,不够的部分学校再去旧书店买点”。他同时表示,学生平时课程很紧,没什么时间看书,图书馆开放时间也比较少。

廉江四中校长杨守红说,学生如果想要回捐给学校的图书,可以等“创强”验收通过以后或初三毕业时。“现在要领回去,也可以的。”他补充道。

■记者观察

“学生自愿捐书”是伪命题

教育“创强”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更是考验地方政府“钱袋子”的时候,因此,应该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在湛江部分地区,教育“创强”之所以让教育部门、学校感觉“压力山大”,与其背后严格的考核问责机制不无关系。于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虽然校方和教育部门否认捐书存在强制性,但对于尚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的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对“自愿”捐书的理解与成人不尽相同。面对老师的催促,面对“捐多受表扬、捐少被谈话”的机制,孩子们的尊严感很快便会转化为一种强大动力传导到家长身上。而出于少捐或不捐可能会影响孩子在老师心中的印象等担忧,面对孩子要求,家长们也只能乖乖就范。也就是说,在学校、学生、家长之间事实上并不平等的博弈关系中,学生和家长的选择空间十分逼仄。“学生自愿捐书”,其实是道伪命题。 □王伟正




来源:半岛家园
  楼主
梦飞絮 留言于:2012-12-18 16:26
还要捐书啊。
  沙发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