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简介
 年例文化促进会
58
帖子
231
积分
0
粉丝
发短信 加关注
 空间
  • 总访问量:37896
  • 今日访问:24
  • 注册时间:2015/2/4
  • 上次登录:2015/3/12
日志分类 <全部>

日志:





关于年例

——————————————————————————————————————

     每年的春节过后,广东粤西地区(茂名、湛江)各村庄的“年例”便陆续开始,其中又以农历正月十五前后“年例”最多,一直延至清明节前后。据史料记载,早在一百多年前,从初春至春耕前的春闲期间,粤西地区各村都会分别选定一个固定的日子,亦称之为“社日”,开展舞龙醒狮、点灯笼、燃社火、游神庙、上刀山、过火海、鸣铳、插彩旗、送瘟神、烧纸船等活动,祈求未来一年风调雨顺和国泰民安。如此年复一年,便形成了独具地方色彩的乡傩盛会——年例。粤西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这是当地农村的第一大节日。目前,粤西“年例”已入选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 

    年例三大主题——“游神”、 “吃年例”、“睇年例”

——————————————————————————————————————

       “游神”

       年例最重要的部分是“游神”,亦即指菩萨下乡体察民情,菩萨被抬着穿街过巷,每到一处,接受民众礼拜,称“摆醮”。

        “吃年例”

       小时候特别喜欢年例,因为一到这个时候,总有乡下的亲戚或者附近农村的同学邀请去饱餐一顿,称之为“吃年例”。

        “睇年例”

       另外,主要还是凑个热闹,因为许多节目可以看,称为“睇年例”,武术表演、龙狮表演和放电影等等,另外还有一些戏剧类的节目,如唱粤剧、唱雷剧和“鬼仔戏”等。当时年少,对于戏剧之类的节目兴趣实在不大,而雷剧(用本地土话雷州话唱的)对于我们这些说粤语白话的,基本听不懂~~~至于“鬼仔戏”,也就是木偶戏,也是看个好玩。       

        啰啰嗦嗦说多了,还是以今年参加的一次年例活动来说明这项粤西当地特色的民俗活动吧。      

        

       游神

——————————————————————————————————————

       

        先说“游神”,在在自己村沿袭的“社日”,也就是年例当天,平时供奉在庙里的菩萨,会被请到轿子里面,进行巡游活动。这时,村场各处路口都会遍插彩旗,家家户户也会张灯结彩迎接年例。当天一早,主人家就会杀鸡准备迎接菩萨,而亲朋戚友也陆续来到主人家,平时宁静的村庄逐渐热闹起来。


在方队前面向我们走来的是活动的总指挥,一般由本村的元老和“领导班子”成员

担当,负责带路和分香等工作



这时,家家户户门口已经放好了供桌,摆上祭祀的鸡鸭鹅等供品。这家的女主人在接香,而男主人准备点燃鞭炮。


排练在第一方队的是负责敲锣的,意为“鸣锣开道”


排列在第二方队的是旗帜组,依次有令旗、国旗和彩旗等,而国旗的加入,也算是与时俱进,为这项古老的民俗增添了新的元素。


紧接着出场的是仪仗和鼓乐方队,由挂着书写神仙封号的锦旗人力车和鼓乐队混编组成。



关键时刻,还是要老同志出马,年轻一代很少会这些传统的乐器了


演奏这些唢呐没几十年功力可是玩不来~~~


《转易车网 唏嘘的馒头著》



来源:半岛家园
  楼主
年例文化促进会 留言于:2015-03-02 00:25

这位戴眼镜的大叔表演得很卖力啊!!!



清一色的老同志啊,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这张图可以看到对面的供桌,已经拜祭完了,供品已经撤走



接下来是方队的主要组成部分,菩萨坐的轿子,里面供着菩萨神位,原来是由几条壮汉负责抬的,如今也与时俱进,改为手推车了(楼主曾经采访过某位抬过神轿的朋友,真心累~~~因为年例活动基本都要搞一天,而且能为神仙抬轿子也是其本人的光荣)



每座轿子还配有华盖哦~~派头是必要滴!!!



 所谓各处乡村各处例,有时候各村供奉的神不同,所供神的数量也不一样。比较多的是康王、冼夫人、关帝、华光等。如果那个村供奉的神像多,到年例游神的时候,队伍就浩浩荡荡,蔚为壮观。无论是供奉哪个神,都寓意了该村的村民对神所代表的精神与文化的敬仰,以祈祷风调雨顺,百业昌隆,人丁兴旺,为的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接下来的图片,心理承受能力不好的童鞋谨慎观看!!!


没错,你看到的是男孩被类似秤杆的之类银条穿过脸颊!!!


这叫穿令箭,又叫穿腮·是元宵节期间,湛江各地乡村巡游表演的一项绝技。

令箭用金属特制,有铜、铁、银、不锈钢等各种材质的。结构实心,上粗下细,尾

部呈针状,长短不一,一般一米左右。表演者用令箭由一边脸颊穿进口腔,再从另

一边脸颊穿出,用手扶着外露部分,让人们抬着,行程有的数公里,时间两三个小

时,自始至终神态自然。令箭拔出,表演者的脸颊看不见洞口以及流血的痕迹,令

人惊叹。另外,还有穿耳、穿舌一类难度高的表演。



一般表演出游前三天,先将令箭打磨清洗,然后恭敬地放入庙宇封令;取令要郑重

其事,香烛拜祭。表演者要沐浴净身,有的还斋戒吃素三天。穿令箭出游,显示有

神灵庇佑,平安保障,能逢凶化吉,故表演者大多数不讲报酬,过去一般奖励花生

油1.5公斤,猪肉2.5公斤。表演极其讲究,令箭入面颊的部位要准确,拔箭要注意

手法,容不得半点马虎。




小哥们看起来很蛋定,所以诸位看官不必为他们担忧!!!

    

    关于此绝技,楼主曾经和某位参加过的同学深入探讨过,那时候他也是年少不更事,任由村里的能人奇士摆弄,也是很快愈合,如今也木有破相的迹象,实在是有点

匪夷所思~~~

    如果有兴趣知道细节的童鞋,不妨问一下度娘,关键词“穿令箭”

  沙发
年例文化促进会 留言于:2015-03-02 00:27

跟在神轿后面的大利是盒,所到之处,村民纷纷投入封包,意为为巡游做贡献,利利是

是!!



走在队伍最后的是表演方队,小朋友,一般都是小女孩,举着供有神像的花牌。这些花牌都是由民间艺人制作的,做工精美,泥塑的雕像衬托以华丽的装饰。泥塑也是湛江吴川年龄的三绝之一。吴川年例的三绝分别是“飘色、泥塑、花桥”,也就是最大的亮点。这些民间艺术来自于民间,扎根于民间,生存于民间,更是当地土生土长的能工巧匠,特意为年例自乐自娱所奉献的精神产品,有的甚至是经过了几代人的精心打造,不断推陈出新,才流传至今的。




还有跟随在后的舞狮表演,主要以青壮男子为主,但也有一些习武的女孩子参加。湛江地区古时候属于边远地区,土匪强盗的出没和战乱的影响,使湛江历来有习武强身的传统,附带的项目就是醒狮表演。湛江文车村的高桩醒狮表演融武术、舞蹈、杂技于一身,造型独特,套路别具一格,表演时动作刚猛,威风凛凛,惊心动魄,险象环生,惊险刺激,令人叹为观止,经常在各地表演,甚至走出了国门,应邀在法国的“中法艺术节”上展示。




当菩萨在全村巡游完后,还要来到村场上面,而各家各户已经准备好了供桌,摆上祭祀的酒菜和香烛,等待着神灵的驾临。这个场面是相当的浩大的,亲们可以想象一下,整条村子的族人都在集中拜祭,那是多么的蔚为壮观。可惜这个场景没拍到,毕竟别人在搞仪式,打搅了貌似不敬。但是网络上还是有很多的图片,有兴趣的亲们可以自己百度一下哦。


  板凳
年例文化促进会 留言于:2015-03-02 00:32

吃年例


——————————————————————————————————————

       

    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而且吃对于广大亲们也是喜闻乐见的。作为吃货,

接受年例邀请很重要的原因是主人家准备的丰盛宴席。所谓的“吃年例”就是宴客了 ,

这也是现在过年例的一项重头戏和最具有实质性的内容。

     主人家一早就为神灵准备的了丰盛供品,一般来说鸡肉,猪肉,鱼都必须有,

做成一副“三牲”,供菩萨神灵享用,叫做“摆醮”。供奉拜祭之后,又丝毫无损地

拿回了家。然后经过一番深加工,摆到了餐桌上,让客人大鱼大肉饱餐一顿。

    湛江人历来崇尚好客之道,年例的宴席可谓是一年中最丰盛的,比自己年三十的

团圆饭还要精彩。鱼虾鲜鱿、鸡鸭、猪杂、鲜菇、美酒饮料等应有尽有,真让人大饱

口福。由于各村的年例基本是错开的,交游广阔的亲们,甚至可以一直吃到正月十五

前后,天天大快朵颐。

   年例请客可不像现在的应酬一样具有强烈的目的性,或为了生意,或者是求人办事。

年例请客,历来就是为请而请,甚至有些客人连主人都不认识,而是亲朋戚友带来的,

反正就是一概欢迎,多多益善。而来宾无须见面礼,也不用花钱,可空手而去,饱腹

而回。摆的台数越多,来的客人越众,就证明该户人家越兴旺发达。相反,谁家来的

客人少,会感到门庭冷落。


一大早,主人家就开始准备食材~~~这架势,有点吓人吧 




烧鸡也开始斩件上碟


作为一名吃货,我承认看到这些确实有点饿了~~~



先别着急,好戏在后头~~~土豪来啦~~~~亲们瞪大眼睛看看这是神马?大龙虾~~~没错,就是大龙虾,在农村的宴席居然能吃上大龙虾,亲们你们敢想象吗?但这确是真真实实的存在!!!




除了大龙虾~~~~待客怎能没有鲍鱼呢?而且,一上就是一桌!!我和小伙伴们都惊

呆了!!



螃蟹这些~~~呃~~~~只能算平常货色了!



一般是在中午十二点多左右开始吃,一边吃饭一边喝酒聊,有时候甚至可以吃上好几

个小时。也有一些摆流水席的,有客人来了,就上一桌的酒菜,然后客人走了收拾完毕,等待下一批客人的到来,循环一天!


  地板
年例文化促进会 留言于:2015-03-02 00:33

湛江地区比较有特色的年例宴会有

   1.百鸡宴


    正月十五是徐闻仙安村的年例,“百鸡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百鸡宴”,既是每家每户宰杀一只大腌鸡,集中摆在神台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2.斋宴

    冯村年例正月十五元宵节,湛江很多村的年例都是这一天,寓意团团圆圆。每家每户都杀鸡祭神,以求风调雨顺。在麻章区的冯村却流传着一个几百年来的传统———吃

斋。当天家家户户都是用水果、斋菜来供奉神明的。


    3.烧猪宴

    正月二十七太平镇肖渔村的年例,声势浩大的“烧猪宴”非常壮观。


    4.万人宴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廉江良垌镇新华都会依照传统举行大规模年例活动,当地人称的“十四夜”。 最令人瞩目的是“万人宴”,在稻田里摆上一千几百围,万人席地而坐用餐,场面震撼。不管是本村人或外村人,也不管是熟人或是陌生人,凡是来客一律都可以到这里吃饭。


睇年例

——————————————————————————————————————

          

    湛江的“年例”颇具特色,很多乡村都有自己的“年例”特有的游艺项目,有些已经成为地方特色品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来自省内外的人士,甚至是海外有人前往观赏,而对于广大摄友来说,也是很好的题材。国内很多学者和民俗专家也对年例这一粤西风俗产生浓厚的兴趣,纷沓而至,探寻研究。湛江年例中的一些巡游项目,如麻章傩舞、东海人龙舞、吴川飘色,遂溪醒狮、雷州井尾坡“阴阳圩”、麻章麒麟村“上刀山”、旧县村、山后村等地的“翻剌床”等艺术活动,更是声扬省内外。也正是这些特色项目,使年湛江的“年例”更有文化内涵和魅力

     有些地方年例的时候,类似于其他地方的庙会性质,在乡村的庙宇周围,聚集了众多*和商贩,大家也都趁着这个节日出来逛逛。



庙宇周围的广场,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来自周围乡村和回乡的人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乐在其中。



平日冷清的乡场上挤满了逛街凑热闹的人群,这场面一年也就只能看到一次。



商贩们也趁机扩大商机,吆喝叫卖,一时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小朋友们当然是最高兴的一群了,因为这里有他们喜欢的各式玩具~~~还有各种令人垂涎欲滴小食!



还有小宠物~~~以前农村可是没有宠物的说法,养条狗也是为了看家护院。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即使是农村里面的小朋友,也和城里的一样,可以养宠物了。




湛江年例中比较常见的表演节目是舞狮。刚才说到有女孩子也练武,正在表演的小朋友别看是短发,其实是女孩子,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5楼
年例文化促进会 留言于:2015-03-02 00:33

睇年例,又怎么少得了睇大戏呢,各村在年例时,通常会延请粤剧团或者雷剧团到

村中搭台演出,不过这些传统艺术已经越来越少年轻人懂得欣赏,他们更热衷于快

节奏的电影或者连续剧,通常观看的都是中老年人比较多。



台下基本都是白发斑斑的老人家,年轻人顶多围观一下看一下热闹,对于粤剧一些

经典剧目的剧情也不甚了解(也包括了楼主我~~~实在惭愧)



另外,年例当中还经常会请到木偶剧团进行演出,记得小时候看这些木偶剧还是挺

来劲的,虽然不太懂得剧情,但总感觉那些人偶会做各种动作,还配上音乐蛮有意

思。而这门艺术也是日渐式微,传承人也越来越少,基本都是老年人在操持。




  6楼
年例文化促进会 留言于:2015-03-02 00:34

结束语

——————————————————————————————————————

          

    湛江年例作为一种习俗,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同时使其具有独特的魅力。年例的习俗,促进了人际交往和宗族认同,也传承和发展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但是也有些问题值得我们的深思,例如封建迷信、奢侈浪费和引发宗族之间的矛盾斗殴等等。如何将这一粤西人别具风格节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喜庆丰收、迎春接福、点燃新年奋斗热情等积极向上的因素发扬光大,同时保护地方民间艺术,发展农村文化,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是个值得研究的论题。

  7楼
黄海之岛 留言于:2015-03-02 01:40
年例三大主题——“游神”、 “吃年例”、“睇年例”。刚刚去东海岛朋友家“吃年例”。
  8楼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