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简介
 心韵-春之爱美态
494
帖子
1471
积分
0
粉丝
发短信 加关注
 空间
  • 总访问量:132760
  • 今日访问:90
  • 注册时间:2011/6/8
  • 上次登录:2012/2/13
日志分类 <全部>

  ※ 灵性

  ※ 身心健康

日志
  • [2011-09-25]【影片推介】万有引力——文章、莫文蔚、张静初等主演
    电影《万有引力》由四段式的故事组成,分别通过关键词“邂逅”、“造人”、“出轨”、“重生”来表现不同主人公之间的爱情际遇。影片均以一种善解人意作为好的结局,内容虽然以爱情为故事剧情,但四部故事所包含的意义让人深怀,与影片的名字有着极为深究的联系。   希望各位能从影片中看我们需要的真实。   观看请直接点击: http://v.pptv.com/show/46h39v3dm3huuro.html
    阅读(6424)  回复(6)   查看全文>>
  • [2011-09-21]好印象就像种子 (文摘)
                    善意让你得到好报的方式一:好印象就像种子               每次你对快递员微笑、笑着响应同事的笑话、感谢助理、或是抱着亲切与尊重的态度对待陌生人,你就是在释放正面的能量。这股能量会给其他人留下印象,并且不断扩散并影响到无数他或她所遇到的人。这样的痕迹会产生倍数效果,而最后这些好印象会回报到你身上。               这并不是说,你给一位服务生大笔小费,他有朝一日创立了一家财星百大企业,然后就会给你股票选择权(除非那是一笔高得吓死人的小费)。善意的力量,结果很少是那么直接的。事实上,可能有很多年的时间,除了内在散发的温暖光彩,你都不会注意到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然而我们发现,善意的力量具有骨牌效应。你可能无法追溯你的好运到底是来自哪一次的偶遇,但是几乎可以百分之百肯定,善意的力量为未来的许多机会立下基础。这些好印象就像种子。你撒下了种子,就抛到脑后,但在地表之下,种子在成长茁壮,而且通常是指数型地成长。               我们就有一个例子可以看见善意的力量如何发挥。不久前,我们在美国家庭人寿(aflac)的董事长兼执行长埃摩斯(daniel amos)的建议下,找来地产大亨唐纳o川普(donald trump)的妻子玛莲妮亚,替美国家庭人寿拍摄广告。               我们给川普太太的待遇比照拍摄广告片的明星,提供她专属的拖车,确定她一切舒适,所需样样不缺。我们的工作人员亲切待她,不是因为她的夫婿是位名人,而是因为我们有条
    阅读(1079)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11-09-21]物质和精神:物与我到底谁在控制谁 (文摘)
              任何仪器都有使用说明书,可作为人类这样最精密无比的仪器,究竟有多少人真正研究过要按我们寿命的效用期来有效地使用?并使之价值达到最大化呢?         在英国一个小镇,有一个青年人,整日以沿街为小镇的人说唱为生。有一个华人妇女,远离家人,在这儿打工。他们总是在同一个小餐馆用餐,于是他们屡屡相遇。         时间长了,彼此已十分熟悉。有一日,这位华人妇女关切地对那个小伙子说∶“不要沿街卖唱了,去做一个正当的职业吧。我介绍你到中国去教书,在那儿,你完全可以拿到比你现在高得多的薪水。”         小伙子听后,先是一愣,然后反问道∶“难道我现在从事的不是正当的职业吗?我喜欢这个职业,它给我,也给其它人带来欢乐,有什么不好?我何必要远渡重洋,抛弃亲人,抛弃家园,去做我并不喜欢的工作呢?”         邻桌的英国人,无论老人孩子,也都为之愕然。他们不明白,仅仅为了多挣几张钞票,就抛弃家人,远离幸福,有什么可以值得羡慕的。在他们的眼中,家人团聚,平平安安,才是最大的幸福。它与财富的多少,地位的贵贱无关。于是,小镇上的人,开始可怜起我们这位远渡重洋的女同胞了。         佛学认为精神属“性”,物质属“相”。相有形形色色,千差万别,但各有其属性。性遍及一切,永恒不灭。性是内在的因,相是外在的缘,两者互相联系,不是彼此孤立的。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的事物都是由外在和内在两部分构成,人的身上也相应存在着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人们追求和占有物质,是因为可以获得享受和便利,但是,物质的匮乏,尽管会使得生存艰难,然而只要还有精神力量存在,人们就绝不会放弃生命。比如,在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时候,生存条件十分的恶劣,甚至超越人类所能忍受的生理极限,但因为有着革命理想
    阅读(905)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11-09-21]外在与人:心与境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转载)
              同样的家庭出身,相处于同样的环境,为何人的生活、命运却截然不同?这其中的真相与秘密是什么呢?         一母所生的周氏兄弟——周树人,周作人,在中国现代史的同一段苍凉岁月中却留下了截然不同的背影。前者以高大悲壮的姿态固化为万人膜拜的雕像;而后者则在历史的阴霾中表情模糊,留下的是各种语焉不详的猜测,批评、辩护、憎恨、褒扬喧嚣不息,尘埃久久悬浮。一样的背景布,不一样的剪影。         为什么有的人会拥有很多财富,而有的人一生百般努力苦苦追求却总是与财富无缘?有的人听过很多的道理懂得了很多的知识,可就是很难做到;有的人上过很多的课程,目标视觉也具体化了,可总还是没有达到自己所设想的理想状态,到底是什么阻碍着我们的人生难以心想事成,不能达至理想和逃避贫穷与噩运?什么是人在这一生中想要拥有的、想要做到的和想要躲避和逃离的?         为什么在同一个家庭中,有着同样的父母,受到同样的教育,一样的衣食,可人生的结果和命运却有着很大的不同?有人说这是父母的关系,是教育方式的不同所造就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是60年代的医疗水平好,还是今天医疗条件好?是现在的医疗技术好还是过去的自然疗法好?人们的回答当然是现在好,结果却不尽然。         人的心灵才是掌握自己命运真相的钥匙。外在的一切表现只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样子,反映的只是自己的心性,其实外在的境并没有怎么样,而是内心的世界还不够圆融,当我们能通达这一切,我们还是在努力、在创造、在竞争,但是同样的生活却已不再起烦恼,虽然还是那样的忙忙碌碌,然而目的不同,角度有别,随之境随心转,外在的世界也相应变化,变得更美、更好。回归生命,就是向内看,发现自己的心灵,觉知自己生命的状态,而非怨天尤人,对环境耿耿于怀。 .
    阅读(1045)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11-09-12]中秋祝福
             每逢节日可以看到比往常更多的美丽,到处都充满热闹、祥和、快乐、爱的传播。        借此中秋时分传递我们对美好生活的集结,让美丽的世界每一刻都在我们身边发光发亮,心想事成!      
    阅读(1477)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11-09-08]有渴望、才有希望 (文摘)
              求知的渴望是不可抗拒的磁力,它能吸引住知识和智慧,并让它们为你所用。渴望越是热切持久,你得到的发现就越是明白无误。这使你得以与世间的一切力量相抗衡。         一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崇拜的哪种“神”,反映出了这个人的心智状况。         问一个印度人什么是神,他会向你描述一位显赫部落的神武酋长。问一个异教徒什么是神,他会告诉你火君、河伯、这神、那神以及诸如此类。         问一个以色列人什么是神,要么他会告诉你摩西的神,摩西认为宣布诫命的上帝有利于强化统治,因此,摩西的神就是“十诫”。要么他会告诉你约书亚的神,这位神带领以色列人攻城掠地、屠杀俘虏、抢夺财产、把所到之处夷为平地。         所谓“蛮族”的人们为自己的神“雕刻偶像”,然后向它屈身跪拜,对于他们中少数有智慧的人来说,他们不过是把这些偶像当作一个精神支点,一个可视化的外在形象,用来寄托自己的灵魂。         我们 21世纪的人,尊崇那位“爱的上帝”。理论上是如此,然而实际上,我们为自己雕刻了“财富”、“权力”、“时尚”、“习俗”、“传统”等等的偶像。我们 “拜倒”在它们面前,崇拜它们。我们把全部意念集中在它们身上,而它们也因此在我们的生命中得以具体化。         你将关注一切的“因”,而不会只在乎“果”,不会错把表象当成现实,。你将关注生活的现状,因此,结果绝对不会令你失望。         我们知道,人类可以“支配万物”。这种支配权是建立在精神基础上的。思想是一种活动,它掌管着其属下的一切行为模式。最高级的行为模式在本质和属性上都处于更高的地位,因此必然决定着一切环境、面貌以及与它联系的万事万物。
    阅读(1596)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11-09-08]信念科学对人们的影响 (文摘)
              那些年,在午餐俱乐部、商业组织以及广播电台,我向千百万人讲授这门科学,我看到了信念给人们带来的惊人效果。         正象我以前所说的,许多人把它运用到事业里,结果带来了成倍的收入。我文件夹内装满了各界人士的来信,谈论他们运用这门科学所获得的成就。以 埃歇?c?狄克逊 为例,他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广播听众非常熟悉的。几年前,他主动写信给我说,他曾学究气地研究了这门科学。直到43岁,他才开始相信它。那时他仅有65美元,没有职业,也无工作可寻,他向自己证明了这门科学的有用性。我引用 狄克逊 先生的一段来信:         “你的《梯恩梯震撼世界》一书,用切实可行的方式提出的,我以前都听说过。这就象第一次看到 尼加拉 瀑布。人们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但亲眼看见方能证实。所以你用文字形式,给了我已经知道并在运用的一些事实。我能够天天阅读运用这些知识,并将它们完全把握。         “这对我能值多少钱?平常人当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从利益角度,用货币形式来看待这些东西,答案如下:我已经赚了10万美元,大部分作为我的保险和年金。我用3万美元出售了最初以5千美元买来的企业。目前我在经营一个定了10年合同的企业,即使我懒散地工作,也将赚5万美元;如果我小心翼翼地工作,收入将更多。这不是自夸,而是对过去10年所发生的事情的如实陈述。想在一瞬间、一天或一月就做到是不可能的,但它总能实现。”         1934年,在经济最为萧条的时期,位于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大城市里的企业联盟 贝托 商务助理,听到那些遵循我的方法而进行经营的公司及个人所取得的成功,就决定研究我的著作,后来,他当众向我祝贺,随后又给我写了信:         “在过去的年岁里,这些学说对商业的刺激作用比其它任何单个要素或力量都要大得多,我这样说是以许多把这个主题成功地运用到生意里的专
    阅读(1201)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11-09-08]早期人们对信念的认识 (文摘)
             在向你呈现这门非常有效的科学时,我知道这个主题已被从许多角度论述,并且知道许多人不愿把它与宗教、玄学或形而上学联系起来。所以,我采用了这样的方式,通过确实的思维,清楚的书写、以及简单的语言,把任何情况讲清楚。         你常常听到这种说法,只要相信你能,你就能。一句古老的拉丁谚语说:“只要相信你能拥有它,你便能拥有它。”信念是使你达到目标的能动力。如果你病倒在床,但相信会恢复,你就能恢复。是你的信念或自信心导致了外部结果。当然我指的是正常的、精神上的健康的人。我不会对一个有缺陷的人说他能擅长棒球或足球,我也不会对一个长得平常的女子说,她能一夜之间变为大美人,因为不存在那种可能性。但是前面所说的事情是能够发生的,因为已有了许多不平常的治愈病例。当更深地研究了精神力量后,我坚信我们将会看到更多的治愈病例,而今日的医学界则认为是不可能的。最后,我将永远不会让任何人丧失信心;因为在今天的生活中,什么事都会发生——而能帮助我们度过困境的只有希望。         亚历山大?坎农 博士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物理学家。他有关思维的一些观点,激起了国内外的争论。他声称,今天的人之所以不能重新长腿(象蟹能重新长钳),是因为人们抵制接受这种可能性,如果不抵制接受这种可能,他是能够的。这位著名的科学家宣称,如果人的无意识最深处的想法能够改变,那么,人长新腿就象蟹长新钳一样容易。这种说法听起来不可信,但我们又怎么会知道这在将来的某一天不会发生呢?         我经常与一些医学界人士共进午餐,他们都是内、外科各个领域的专家。我知道如果我宣扬这种观点,他们会建议我去检查一下大脑。然而我发现其中某些医生,尤其是那些近期从优秀学校毕业的,已经不再忽视思维在致使或治愈身体官能失调症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我和医学界没有什么纠葛,恰恰相反,由于其成员一般都是真诚、有能力、思想开放的人,他们中许多人还是我的好朋友。然而,一些
    阅读(1521)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11-09-05]把你的理想视觉化 (文摘)
             一切只有用心去营造。你有没有向自己描述过事物整体的图景?你是否做到了、或者能否做到闭上眼睛,就能看见轨道,看到火车在轨道上飞驰,听到汽笛呜呜的轰鸣声?如果你做到这一切,你就能非常有把握地做每一件事,那么,成功将为你的奋斗加冕。         地球的律动是有周期性规律的。但凡有生命的物质,都有诞生、成长、结果和衰亡的周期。这些周期由“七律”(septimal law)所统治。         “七律”管理着每周的七日,管理着月相以及声音、光、热、磁场、原子结构等的和谐。它管理着个体生命和国家的兴亡,也统治着商业世界的种种活动。         生命在于成长,成长在于改变,每一个七年的循环,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一个新的阶段。人生的第一个七年是幼年期,接下来是第二个七年是青春期,第四个七年中将达到生命完全的成熟。第五个七年是建设期,在这个阶段中,人们开始获取财富、成就、住宅和家庭。从 35到 42岁的一个七年是反应和行动的阶段,这个阶段后是一个重组、调整和恢复的阶段,然后,从 50岁起,就开始了人生下一个七七循环。         有很多人认为整个世界即将迈出第六个周期,进入第七个阶段,一个调整、重构与和谐的阶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千禧年”。         凡是熟悉这个循环圈的人,不会因为遇事不顺而沮丧,而是学会应用课程中阐述的原理,充分认知在一切法则之上有一个最高的法则,并通过对于精神法则的理解和自觉的应用,把每一个表面上的困难转化为祝福。         财富是劳动的产物。资产是果,不是因;是仆人,不是主人;是手段,不是目的。         对于财富,最普遍的定义是这样的:财富包括一切具有交换价值、对人有用、令人
    阅读(1203)  回复(0)   查看全文>>
  • [2011-09-05]成为更好的自己 (文摘)
             每天,闹钟6∶20准时响,你起床、刷牙、洗脸,出门。你挤上了满罐似的公共汽车,或是在站台上焦急地等车,算计今天会不会迟到,犹豫着要不要打车。到公司后,一看还算准时,你长长地舒口气,之后又算计着还有几个小时能下班回家。你觉得工作是个很“杯具”的词,你很失望,很反感,同时,你还不得不这样过下去。        ——难道你就这样过一生?未来的几十年,麻麻木木,浑浑噩噩?        太多的人觉得自己很失败,恨自己没用,感觉浮躁、焦虑、索然和忙乱,感到困顿、无望甚至是毁灭,但这绝对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尽管他们的思想也会随着种种“现实的无奈”发生转移和变化,但若没人逼迫他们,他们就会安于现状。虽然他们也曾吵着要辞职,却一直拖拖拉拉。他们不想改变,却又对现实充满绝望。他们做梦都想过上富足的生活,也会买几本励志书看,也会照着书中所写的那样采取行动,但仅仅三五天之后便又跟从前一样了。        他们整天幻想着自己能过另外一种生活,盼望着哪天中了彩票,或是有某个重要的家伙能提携他们,视他们为左膀右臂,将他们提拔为公司的ceo。这并非没有可能,我们说不上什么时候会遇到贵人,但这种被动的等待可能会耗尽一个人一生的光阴。        也有一部分人,明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过着连好哥们儿都眼红的好日子,却仍然感觉不安和空虚。        “我到底是谁”、“需要什么”、“追求什么”,对于这三个问题,那些陷于困顿生活的人多会思索良久后发出一声叹息。        如果你也是“他们”中的一分子,希望你能静下心来,花点时间思考和梳理,不要让内在的“小我”搅乱未知的潜意识。人生的征程,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贫困,不是厄运,而是精神和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看到这里,也许你在心里说:“我又能怎么样呢?怎么改变也还是老样子!再说,我做出努力之后,到底能改变多少?现状又好到哪去呢?还不是一个难题克服掉了,更多的难题相继而来?” &
    阅读(1177)  回复(0)   查看全文>>